果然,自鲁国归来之后,万章的性格大变,由沉默寡言变得开朗机敏。
孟子总是这样,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他的弟子当中有个叫屋庐子的,当孟子检查他的成绩时,让他分析水的品格,他讲得如滔滔流水,却没有自己的一点见解,也没有联系自己好高骛远的实际。
孟子听完后并没有多作批评,而是将他带到一个水潭旁边,并让他掘一个口子,使水按照指定的方向流淌。因为这个地方高低不平,流水所到之处,不将一个地方填平,就不会前进,当流水填满了坑坑洼洼,才向大河奔去。
孟子对他说:“世事如流水,不将沿途之坑洼注满,就不能流向大海,学习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
孟子还给学生们讲过一个拔苗助长的故事。
宋国有一个人,嫌禾苗长是太慢,有一天他跑到自家的地里将它们一棵棵地拔高,累得腰酸背痛。他气喘吁吁地跑回家中,对家里人说,他今天可真是累坏了,因为他帮家里的禾苗都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子想借此告诉他的学生:天下不拔苗助长寡矣。以为耕耘无益而不锄耨者,懒汉也;违背作物的生长规律而将其拔高,禾苗势必会枯槁。种地这样,治学也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