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狂欢节日图册(20张)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狂欢节 这个节日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可以说是其前身 有些地区还把它称之为谢肉节和忏悔节 该节日曾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 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即四旬斋(lent) 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食,反省、忏悔以纪念复活节前3天遭难的耶稣,生活肃穆沉闷,于是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 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但传统的狂欢活动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重要节日 伦敦诺丁山狂欢节伦敦诺丁山狂欢节欧洲和南美洲地区的人们都庆祝狂欢节 但各地庆祝节日的日期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都在2月中下旬举行庆祝活动 各国的狂欢节都颇具特色,但总的来说,都是以毫无节制的纵酒饮乐著称 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巴西狂欢节 人们普遍认为狂欢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人和希腊人迎新春的典礼 在中世纪,天主教想压制所有异教徒的思想,却未能取消狂欢节,于是就把它纳入自己的年历,即感恩节 在欧洲,尤其是葡萄牙,人们用抛举同伴和戴着面具到街上跳舞来庆贺 后来葡萄牙把传统带到了殖民地巴西 不过有人认为,巴西的狂欢节不同于传统的狂欢节,可能是来源于巴西的非洲黑人对本土文化的崇拜,还有人认为它或许是非洲和伊比利亚两种文化的混合体 最初,在圣灰(SENZAS)星期三(相当于公历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之前三天里,人们戴着假面具涌上街头,相互扔臭鸡蛋、面粉和味道恶心的水 葡萄牙人本来就喜欢这种恶作剧,巴西当地的黑人奴隶也参加了进来,他们用面粉涂白了脸,从主人那里借来旧衣服、旧发套,疯疯狂狂地玩三天 许多奴隶主还给奴隶们三天自由 他们感谢主人的善举,一般不借此机会逃走 1840年1月22日,一家意大利饭店的老板娘分发了请柬,雇了乐师,用彩带装饰了饭店,准备了五彩纸屑,一大群人到这里跳起了新大陆时兴的波尔卡舞,这种风格的舞会一直延续到1846年 那时从欧洲刚回国艺术家克拉拉德玛斯特罗(CLARA DEL MASTRO)带了一伙戏剧演员,他们在一家剧场举行了当时意大利十分游行的假面舞会 后来,人们很喜欢这种方式,纷纷在其他的剧场效仿 几年后,假面舞会越来越红火,起初还站在一边观望的富贵人家也加入了假面舞者的行列 街上的恶作剧从此销声匿迹了 1879年有一则舞会广告是这样写的:早场舞会上午11时至下午2时,交响乐队伴奏,门票每位1000雷亚尔(REIS),下午场5-9时,地点在乔治广场(GEORGEOUS SQUARE),晚场9点至次日天亮 在NINICHES俱乐部的化装晚会上,人们第一次使用了非洲的AGOGO鼓和巴西黑人爱用的金属打击乐器 后来,由当地的铁匠和采石工人搞出来的化装人物形象大获成功,这是一个打着大号非洲鼓,留着八字小胡须的假面人,他满面春风,热情、厚道,成了倍受喜爱的形象,这就是无人不知的"泽佩雷依拉大叔"(ZE PEREIRA),其实,大叔正好代表了欢快的巴西人在节日里的心情 泽佩雷依拉的歌曲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当年巴西狂欢节的代表歌曲 歌词大意为:"你是个好心的人,泽佩雷依拉万岁 为了狂欢节,我们一醉方休,万岁 " 狂欢节最初是作为天主教的主要节日,一般在每年2月中下旬举行,历时三天,现已改为从星期六开始,六、日和下周一、二,全国共放假4天 一百多年来,巴西的狂欢节吸收了黑人的音乐和舞蹈等内容,逐步由闹剧、上层社会的豪华假面舞会,变成了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生动、热闹的庆典活动 它原有的宗教气氛反而被冲淡了 它已是巴西特有的传统节日,一个民间的节日 巴西人已经把一年的时间分成了"节前"和"节后"这两个时间段,这与中国的农历春节对中国人的影响有些类似 巴西狂欢节巴西狂欢节狂欢节为期四天,每年的2月中下旬举行 据说巴西狂欢节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罗马教皇下令封斋期的前三天在教皇皇宫前举行庆祝活动 教徒们轻歌曼舞、手舞足蹈,整个罗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从此狂欢节被正式确定并在欧洲广为流传,后由葡萄牙人传入巴西 1641年,在萨尔瓦多举行了马队和花车的游行,从而开创了巴西欢度狂欢节的先河 1846年,巴西首次举行狂欢节化装舞会 到了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巴西奴隶贸易的逐步取消和奴隶制的最后废除,广大黑人兴高采烈地加入了狂欢节的游行大军,在非洲传统乐器的伴奏下,跳起带有浓郁非洲风格的舞蹈 1889年巴西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后,狂欢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桑巴舞逐渐成为节日的主角 就这样,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今天这种盛况空前的非宗教的全民联欢活动 节日虽为短短的四天,但早在节日前的一两个月,巴西的各大城市和各界团体就着手准备节日的庆祝活动了 城市的主要街道也早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街道两边搭起高高的看台,里约热内卢大看台最佳的包厢票价虽高达千余美元,但被早早地抢购一空 狂欢节那四天,狂欢的热浪席卷整个巴西,男女老少披红挂绿,艳装浓抹,载歌载舞,春潮决堤般地涌向大街 市面上除了药店、医院和酒吧之外,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学校放假,真可谓“谁也不属于谁,谁也管不了谁” 有钱人金装玉饰自不待言,就是穷苦人家凑热闹也要稍整衣帽,敲着空罐头盒子,叮叮当当地投入狂欢的人流,仿佛一年一度不狂欢一下,就没有好运气 人们忘掉了富裕和贫穷,忘掉了忧愁和烦恼,忘掉了紧张和疲劳,只剩下欢和乐 此时,全国上下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种族肤色,都似一朵朵欢乐的浪花汇入了欢乐的海洋 这种欢乐的气氛也感染着来自异乡的旅行者,不少外国人也情不自禁地溶入其中 最为热烈、紧张、欢快的要数桑巴舞 从16世纪时起,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跟随着黑奴传到巴西,它吸收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音乐舞蹈艺术的风格,演变成巴西的桑巴舞 跳桑巴舞时,舞蹈者的每一块肌肉都在抖动,因而不同于一般的轻歌曼舞 早在1928年,里约热内卢就出现了被称为“桑巴舞学校”的表演团体 从那时起,“桑巴舞学校”一直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桑巴舞赛的主角 在狂欢节来临前的几个月内,各桑巴舞表演团体便要赶排舞蹈、创作乐曲、自制独特的服饰和彩车,进行精心排练,选出训练有素的舞蹈“国王”和“王后” 桑巴舞化装游行时,为首的开路队员簇拥着自己所属团体的名称和标志,其后的游行队伍打头的由负责人、作曲者和彩车设计人等头面人物组成 他们身穿笔挺的礼服,微笑着频频向四周围观的人群招手致意 紧随其后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色彩纷呈的女子游行队伍 她们身着艳丽的宽摆衣裙,有的头戴羽头帽,也有的面戴假面具 女子游行队伍两侧或前后是数百人的男子打击乐队,乐手们身着由无数金属片镶成的衣裤,在灿烂的阳光下金光闪烁 他们兴高采烈地吹吹打打煞是热闹 再后就是彩车和桑巴舞队了,彩车上站着的是被选为“国王”和“王后”的俊男靓女,他们春风满面地笑着向人群频频抛飞吻 其后是让人欣喜若狂的桑巴舞队,舞者服饰各异,争芳斗艳,随着舞曲,边歌边舞,这是一种以腰、臀、腹剧烈抖动大幅度摇摆的舞蹈 舞者神采飞扬,观者如痴似呆,不论是舞者还是观者,人们忘记一切烦恼,忘却了姓啥叫啥,忘却了吃喝,其热烈痴迷的程度几乎达到了疯狂 狂热的人群、华丽的盛装、缤纷的彩车、炫目的烟火……说到狂欢节,你肯定会想到这样的画面 岁末将至,各国狂欢节“渐入佳境”,就让我们走遍全球,领略特色狂欢节的盛况 巴西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 在巴西的狂欢节上,每个人都不愿表现自我,而是想成全别人 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时内向的女人则大跳狂热的舞蹈,尽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动作 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 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性派对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狂欢节是巴西最大的节日,但最负盛名的当属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 该市狂欢节以其参加桑巴舞大赛演员人数之多,服装之华丽,持续时间之长,场面之壮观堪称世界之最 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 最初,狂欢节的规模不大,仅限于贵族举行的一些室内化妆舞会,人们戴上从巴黎购买的面具,尽情地欢乐 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 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 阿泽维多的这一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 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 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 1983年,曾设计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等工程的著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6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 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开幕当天,里约热内卢市市长在市长官邸,亲手将城门的金钥匙交给被称作“莫莫王”的“狂欢节国王”,象征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正式开始 自此,在长达一周的狂欢节中,整个里约热内卢城都要由“狂欢节国王”“统治”,全体市民将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狂欢 “莫莫王”并不会真正坐到市长办公室里发号施令 在全城沸腾、全民狂欢的节日期间,“莫莫王”只要好好带领大家尽情跳舞、尽情享乐就算是出色完成了市长使命 “莫莫王”一般在狂欢节开幕前两个月由市民选出,同时产生的还有一名“狂欢节王后”和两名“狂欢节公主” 他们将作为里约热内卢桑巴舞队的领袖参加狂欢节的彩排和正式演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拥有无限荣誉 交钥匙仪式之前,“莫莫王”还与化装成巴西皇室成员的演员在街上进行马车巡游 这个别出心裁的仪式既是为了纪念巴西第一位君主——佩德罗一世抵达巴西200周年,也是为了增加狂欢节的喜庆气氛 同时,为了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分享狂欢节开幕的喜悦 桑巴舞大赛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项重大活动 赛场占地8.5万平方米,两侧是看台,中间是桑巴舞队伍行进的通道 每年狂欢节期间,要在这个赛场举行5场桑巴舞活动,其中以第三天和第四天的活动最为精彩 在这两天中,全市名列前茅的14个桑巴舞学校要在这里一决雌雄,评出当年的名次,名列前五名的还要再进行一场表演 每个桑巴舞学校上场参赛的人数为3800至4000人,分成32个方队,方队之间还设有8辆彩车 参赛内容和配唱歌曲都要有故事情节,全队服饰都要根据表演情节设计 每年各校编排的故事情节内容极其丰富,有表现印第安人历史的,有表现巴西足球的,有表现人们现实生活的 久负盛名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吸引着大批外国游客,每年约有40万游客选中这个季节前来这个美丽的城市旅游 狂欢节不仅给巴西人带来了欢乐,并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旅游业,刺激了经济,已成为巴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比一年更热闹 桑巴舞、狂欢节同足球一样,已成为巴西的象征 萨尔瓦多狂欢节在巴西的狂欢节中,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狂欢节独具特色 由于巴伊亚人不愿将狂欢节市场化,所以这里的狂欢节得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 此外,在音乐方面,巴伊亚是全国最发达和最重要的地区,这里到处充满了音乐和舞蹈,它是巴西传统和狂欢节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萨尔瓦多狂欢节“国王”因瘦被罢黜 亚马孙丛林里的狂欢节帕林廷斯是亚马孙河边一个人口只有9万的巴西小城市,每年总有那么几天,会有相当于当地人口数目的各国游客为它心动不已,甚至提前1年预订这里的旅馆,因为这里具有浓烈亚马孙风情的狂欢节——博伊蹦巴 西班牙图片来源 杨氏国际文化传媒(11张)西班牙狂欢节,源于1492年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入侵西班牙,公元前8世纪,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相继入侵西班牙,入侵者长期压迫和统治西班牙人民,西人民长期饱受痛苦,西人民为反对外族入侵者的压迫,于1492年发动了光复运动,取得了胜利,西人民获得了解放,西人民为纪念光复运动的胜利,每年人们会专门举行各式各样的大型歌舞盛会、大型巡游盛会,人民尽情狂欢,庆祝纪念西班牙人民获得光明的重要节日 激情狂热的人群、奇异华丽的盛装、欢乐缤纷的彩车、迷幻炫目的烟火,所有的一切无不表达西班牙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平和自由热爱 大加那利岛狂欢节群众的参与和评选“王后”是西班牙大加那利岛拉斯帕尔马斯狂欢节的两大特色 人们提前几个月就热火朝天地挑选起理想的“王后”人选,到了2月份,狂欢节正式开始,所有的人都融入欢乐的海洋,大家在国内外乐队的伴奏下,跳起了萨尔萨舞和梅伦盖舞 古巴圣地亚哥狂欢节日本浅草狂欢节日本浅草狂欢节每年7月至8月,古巴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狂欢节活动 当地人说,这个节日和一段历史有关 1953年,卡斯特罗趁狂欢节敌人守卫松懈之机,率领100多名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 从此,点燃了古巴革命的星星之火 在此期间,城市内的一条主要街道完全成为狂欢节的场地 街道两旁全被各种摊位占满,其中最多的是啤酒摊,其次就是食品摊 喝啤酒是参加狂欢节人们的“必修课” 有酒就要有肉,“烤全猪”是狂欢节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狂欢节政府放5天假,狂欢节除了“吃”和“玩”的部分,狂热的舞蹈和音乐每天晚上9时后才开始,最热闹的则是最后几天举行的包括彩车游行、彻夜狂欢等活动 哈瓦那狂欢节彩车游行拉开了哈瓦那狂欢节的序幕,人们随着有节奏的音乐跳起了古巴黑人舞蹈 游行结束以后,真正的庆典活动开始了,大家跳起了街舞,每个人都是主角,狂欢活动一直持续到凌晨 意大利威尼斯狂欢节2月的威尼斯还是冬天,少许有些寒意,但蓝天碧水,晴空万里,完全没有阴霾的感觉 与往日船声灯影里安静的威尼斯不同,这些日子,远远就能听到人们哒哒的脚步声和愉悦的笑声 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人们此时都脚步匆匆,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欢节正在那里达到高潮 威尼斯狂欢节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之一 欧洲的狂欢节据说都起源于古代的神农节 每年的冬去春来之际,人们自动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的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 而威尼斯狂欢节的起源则还有一说:公元12世纪,古老的威尼斯城邦共和国日渐强盛 1162年的初春,它战胜附近的阿奎莱亚封建城邦国,称霸一方 为庆祝这一胜利,威尼斯人走上街头高歌欢舞,一连数日不休 从此,他们每年这个时候都举行欢庆活动 时到200多年后的1296年,这个尊崇天主教的城邦国根据宗教节日的安排,正式把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时间固定下来,即从2月初到3月初之间到来的四旬斋的前一天开始,延续大约两周时间 到18世纪,狂欢活动盛极一时,欧洲各国的王公大臣、绅士淑女都赶到威尼斯,观看精彩的室内音乐和戏剧演出,参与街头和广场上的民众狂欢 威尼斯遂赢得"狂欢节之城"的称号 19世纪之后,威尼斯共和国逐渐衰亡,狂欢节逐渐失去活力 直到近20年前,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威尼斯的狂欢活动重新恢复,威尼斯狂欢节得以重放光彩 威尼斯狂欢节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华丽服饰 这一传统可追述到1700年前 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 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 富人变成了穷人,而穷人成了富人 他们互相尊敬地打着招呼 在面具后面,年龄差异被消除,老人变年轻了,年轻人一下子老成持重起来 年轻人和小人物借助面具代表的权威把自己装扮成大人物 而老人极力将自己装扮得很年轻,甚至越无知越愚蠢越好,男人可以变成女人,女人也可以变成男人 平时,威尼斯总是游人如织 威尼斯人好像已经习惯了这么多的游客在他们的城市里闲逛 他们的街道狭窄得似乎不能容纳得下这么多人 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还是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 毫无疑问,狂欢节期间游人会成倍地增长,尤其在狂欢节的周末 威尼斯狂欢节通常在每年冬天的最后几天或春天的头几天举行 这意味着寒冷的气温迫使你穿得厚重一些,以至影响你的行动 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满眼色彩斑斓的面具,大概没有谁不会被狂欢中的水城吸引 各色各样的面具是威尼斯狂欢节的一大特点,在中国人看来它们有点像京剧脸谱 满大街都是勾着脸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戏,这就是威尼斯狂欢节给记者的印象 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着时髦的斗篷,有的专卖高顶硬帽,还有的现场展示面具的制作工艺 “面具”可以简单到直接画在脸上,也可以经过复杂的程序,用纸浆、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制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夸张、华丽、戏剧化,看得你眼花缭乱、不知身在何处 前来参观狂欢节的人们穿小巷,过小桥,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圣·马可广场 这里成了面具与服饰的展示会,不少人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有的扮成17世纪的贵族,有的扮成电影中的角色 记者看到一位贵夫人打扮的女士,想上前探问她这身行头的来历,但她听不大懂意大利语,看来是位外国游客,专门到水城凑热闹的 中午12时,偌大的圣·马可广场被上万名前来狂欢的人挤得水泄不通,身着古代服饰的仪仗队来到大公府门前,一些人装扮成古代威尼斯达官显贵登上主席台,圣·马可教堂的钟声齐鸣,主持人宣布威尼斯狂欢节正式开始,广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时,位于广场中央一侧的100米高的钟楼上,世界女子击剑金牌得主、意大利击剑运动员弗里达扮成天使,银装素裹,挥动着翅膀,徐徐从天而降,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愿 经过乔装打扮的人们在广场上漫步游逛,吸引着往来者的视线,让人们拍照留念 一位意大利妇女身着18世纪的服装,手中拿把扇子 她告诉记者,她是威尼斯本岛人,这套服装她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价格是2000欧元左右 这些人大部分都跟演员一样,根据不同的着装,进入不同的角色 在外人看来他们可是相当的神秘,一般都不开口讲话,你只能看到他们未被遮住的眼睛,连真实性别都难以分辨 这样娱己娱人的游戏要持续10多天,然后人们摘下面具,暴露原形,重新回归自我 伊夫雷亚的“橘子大战”意大利北部小镇伊夫雷亚的居民说,那可不是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专利 每年天主教四旬斋开始前3天,即复活节前第7个星期三前3天,伊夫雷亚人也会狂欢一番,他们不跳桑巴舞,却有更奇特的节目——“橘子大战” 起源伊夫雷亚位于都灵以北,阿尔卑斯山脚下,常住居民2 5万人 这里的“橘子大战”并非人们一时兴起的恶搞之举,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了解“橘子大战”后,外来人会对这座中世纪城镇的传奇故事印象深刻 关于“橘子大战”的起源,至少有这样两个版本 第一种相对简单,说的是中世纪时那里有一位为富不仁的封建领主,四月斋开始前只给穷人们一罐豆子,人们于是将豆子倒到街上以示藐视,后来用橘子取代了豆子 第二种则说来话长 还是追溯到中世纪,当时伊夫雷亚的统治者是邪恶残忍的领主拉涅里·比安德拉特 他下令当地每一位新娘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晚上必须先跟他同房 这种暴政持续了很多年,直到磨房主的女儿维奥莱塔结婚时才终止——聪明的维奥莱塔用事先藏好的斧子在新婚之夜砍死了逼她上床的比安德拉特,在她的鼓舞下,当地居民起义攻占了比安德拉特的城堡,并将它烧毁 从那以后,伊夫雷亚人就将橘子作为比安德拉特的脑袋掷来掷去,日久天长演变成了“橘子大战” 所以,《纽约时报》说,“橘子大战”充满了象征主义意味,那些被摔烂的果肉和果汁代表了暴君之血 规则“这是一个代表人民反抗各种形式压迫的节日,”43岁的居民罗伯特·沃拉说 “橘子大战”的规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嘲大战”中,参加者分为三组,分别是“战士”、“敌人”和观众 “战士”们穿着中世纪的平民服饰、“敌人”则戴着头盔,穿着加厚的中世纪武装,观众一般戴着红头巾,以免遭误伤 “战士”代表反抗暴政平民,共有数千人之多,他们分成9支队伍,在镇内5个主要广场各自认领一块属于自己队伍的地盘,准备好无数橘子等待敌人出现 “敌人”由志愿者扮演,代表“暴君”的卫兵 这可是个苦差事,他们分乘46辆马拉大车,每车6个人,在城市各处巡游,每到一地,就会遭到一阵暴风雨般的“橘子炮弹”的袭击,所以他们必须防护严密,大车上也有橘子,供“敌人”还击之用 照规矩,拉车的马匹是不能被攻击的,但往往很难幸免 为了防止观众遭殃,狂欢节期间,街道周围的店铺顶都会罩上鱼网,以免从天而降的“橘子雨”砸伤观看者 观看者开始有数千人,不过随着“战斗”进行,很多人也变成了“战士” 宣泄不论如何,在冬天里被硬邦邦的橘子砸中还是挺疼的,不过当地人早已习惯如此并乐在其中,不少儿童和女子都会参加“战斗” “这的确有点狂暴,”20岁的女孩伊丽莎白·多特里在短暂的“战斗”间隙告诉《纽约时报》记者说,不过并不妨碍女孩参与,“我们可以做男孩做的所有事情,男孩子们在攻击方面比较好,但他们有点笨” “如果你生在这里,这个活动就会在你心中,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参加下去,”55岁的“战士”马里奥·比安基说 他的脸证明了“战斗”的残酷性,前额已经被打破了一道口子,血混合着红色的橘子汁一起流下来 比安基说,这不算什么,他曾在战斗中被橘子直接击中眼睛,后来不得不去接受手术治疗 他说:“这不是暴力,但这是一种宣泄你心中暴力的方式 ”黄昏时分,“橘子大战”渐渐平息,亲历狂欢的《泰晤士报》记者写道:“在伊夫雷亚市中心广场,我脚下到处是烂橘子的果肉和果浆,那里变成一个红色的橘泥海洋 我真不知道环卫人员怎样才能使广场恢复原样 ”沃拉则说,对此不必担心,狂欢结束之后,其他日子里,小镇一片宁静尼扎狂欢节意大利尼扎狂欢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94年,是欧洲最古老的狂欢节,从1月底到2月中旬,其间,无论你何时来此,这里都是色彩、鲜花、焰火、戏剧和音乐的海洋 英国诺丁山狂欢节诺丁山狂欢节诺丁山狂欢节诺丁山狂欢节是欧洲规模最大的街头文化艺术节,每年在英国伦敦西区诺丁山地区举行 诺丁山区的黑人居民多半不来自非洲,而来自加勒比海或拉美其他地区 正是诺丁山的移民文化孕育了诺丁山狂欢节 20世纪60年代,聚居在诺丁山地区的西印度群岛移民因思乡情重而举办狂欢节,当时不过只有一小群人穿着民族服装,敲着钢鼓在街上走一圈而已 几十年后,它发展成为规模盛大的多元文化节日和伦敦最炙手可热的旅游项目之一 在世界各地的狂欢节中,诺丁山狂欢节的规模仅次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 诺丁山狂欢节一向以浓郁的加勒比海情调著称 论服装和面具,诺丁山狂欢节如同一场奇异华丽的化妆舞会;论音乐,钢鼓乐队、卡里普索歌曲、索加音乐则是诺丁山狂欢节的灵魂 钢鼓的强烈节奏足以令心跳立即合着节拍提速;卡里普索歌曲每每根据最新时政和社会热点即兴改动歌词,惟有词曲幽默讽刺的本色不变 德国科隆狂欢节科隆狂欢节是德国最为热闹的狂欢节 仅次于巴西狂欢节,它的主角是小丑和狂人,他们怪诞的装扮、无所顾忌的举止令众人叫绝 科隆万岁(Kölle Alaaf),这是狂欢节每年使用的口号,准时在狂欢节开始时呼喊 其高潮是四斋节前星期一狂欢游行的愚人时刻 这时,人们高呼"科隆站起来"、"要糖"、"要花" 在这种热闹非凡的活动中,人们欢呼雀跃、尽情放纵,莱茵河两岸充满欢歌笑语 剪领带是科隆狂欢节的特有风俗 在“女人狂欢夜”那天,德国姑娘们提着大剪刀在街上巡查,虎视眈眈,伺机而动,看见戴领带的男人就是喀嚓一声剪短他的领带 本地人熟知这一习俗,这一天都身着便装,稀里糊涂吃亏的多为外国人,尤其是科隆一带的机场到处都挂着剪断的领带 据说曾有一名中国男演员被几个手提剪子的德国女人追着跑了十几条街道 但也有不少男人故意买一些破的甚至纸做的领带上街去,领略与芳龄少女调情的滋味 到了“玫瑰星期一”(Rose Monday)的上午,代表狂欢节最高潮的大游行正式开始 人们三五成群喝着啤酒,拉着手风琴,穿着五彩的服装,戴着怪异的假面,在街上欢快地行走 路边的警察也一改往日的威严,任凭女孩子们在脸上划下五颜六色的唇印 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有着上千个表演团队,每个方阵都有自己的乐队、花车和独具特色的服装,令人目不暇接 花车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模型,不少是当今各国领导人,布什、普金、萨达姆和拉登等往往被选为嘲讽对象 花车行进时,路边成千上万的观众高呼“给我糖”,大块的巧克力、糖果和无数鲜花便从花车上如同雨点一般落下来 孩子们胸前挂着一个大布口袋,扒在地上拼命地捡糖,大人们则一跃而起,从空中拦截大块巧克力 有的人干脆倒举一把伞或一顶帽子,不一会儿已是满载而归 这样的狂欢场面一直持续5个小时,平时一向严谨的德国人,在这天终于也疯狂了 有意思的是,科隆狂欢节游行路线的总长度是7公里,而参加游行的队伍长度是6 5公里 也就是说,从游行路线的起点到终点摆满了参加游行的人、车和马 虽然游行总时间是5小时,但观众为了强占好位置,往往是提前2、3个小时就已经抵达现场了 因此,在依旧春寒料峭的2月份,露天站7、8个小时观看狂欢节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很多人在游行结束后还不马上散去,而是要参加露天狂欢舞会、酒吧里“泡吧”跳舞或是混挤在人群中在街上徜徉,直至半夜 次日午夜,也就是星期二的午夜,狂欢节接近尾声 人们摘下悬挂在饭馆和酒肆门上的代表狂欢节的扎制人物,将其焚烧,由此宣告进入“圣灰星期三”,宣告狂欢节的彻底结束 锡格马林根狂欢节2月举行,在德国,除了圣诞节以外,最大的节日恐怕要数狂欢节了 18世纪末,法国军队占领了德国后,当地的狂欢节有了新的意义,它成为平民百姓反抗军事压迫的一种出气的方式和机会 人们嘲讽所有穿军装的人,并且组织起游行队伍来,参加游行的人一个个穿着奇特的制服,手持木制的长枪,进行武装训练,人们故意在跳舞的时候装疯卖傻,做些令人捧腹的滑稽动作 杜赛尔多夫狂欢节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狂欢节是欧洲参加人数最多和最热闹的狂欢节之一 数千人的游行队伍和上百万的参观者共享着美味的啤酒和欢乐的氛围,大家叫着、笑着、闹着、舞着,如果不堪忍受室外的寒冷,也可以到酒吧去肆意狂欢 比利时班什狂欢节比利时班什狂欢节比利时班什狂欢节班什位于比利时中部的海诺省,离首都布鲁塞尔约56公里 每年2月举行的狂欢节,吸引着周边法国、德国和荷兰人前来助兴 节日的寓意与中国的春节颇为相同:辞旧迎新春 滑稽小丑“日乐”是狂欢节游行的主角,他们脚蹬4寸厚的木跟鞋,身穿红黄相间的紧身服,头顶一米长的彩色鸵鸟羽毛,在铿锵明快的鼓乐中,踩出比利时民间热烈欢快的舞步 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二世和王后宝拉亲临班什新千年的狂欢节,此举第二天曾成为比利时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出于传统,狂欢节这天,班什所有店铺的饮料和啤酒全部免费供应 所有的人在这里没有国籍肤色之分,只有狂欢、纵情和喜悦 抛橘子是狂欢节的高潮,小丑们人手一只竹篮,把金黄色的橘子撒向欢呼雀跃的人群,橘子象征着吉祥,接到橘子的人据说会好运连连 “祝你好运”的问候声,夹杂着人们的笑声和尖叫,把一向静谧的班什老城闹翻了天 2003年11月班什狂欢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这是欧洲四项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的一项,另外三项分别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木偶戏,立陶宛的十字形民间工艺和西班牙的神秘剧 法国尼斯狂欢节为了既尊重传统又跟上时代,自20世纪50年代起,每届尼斯狂欢节都确定一个主题,马戏、小丑、美食、欢笑、疯狂、爱情、20世纪、新千年、欧洲等概念都为狂欢节提供过灵感,并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狂欢节是尼斯冬季的亮点,也是城市投资的重点 花车穿插彩车一起游行、花车上美丽的姑娘不断向游人投掷鲜花是尼斯狂欢节一大特色,仅为鲜花埋单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有了这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因海滩和阳光而夏日爆满的尼斯在旅游淡季也不乏热闹 加拿大渥太华冬季狂欢节当地居民在成为滑冰道的里多运河上尽情享受滑冰的乐趣 每年2月,渥太华的“冬季狂欢节”就在这里举行 加拿大许多地方每年都要举办冬季狂欢节 狂欢节从每年2月的第一个周末开始,持续两周 狂欢节期间,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所有活动都围绕冰雪题材展开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和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城举办的冬季狂欢节规模最大,形式和内容也最具特色 渥太华冬季狂欢节于1979年开始正式举办,其宗旨是让人们在漫长的冬季尽量外出活动,与人交流,从而丰富人们的冬季生活,培育冰雪文化,吸引更多外来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美国新奥尔良狂欢节新奥尔良狂欢节新奥尔良狂欢节如果你觉得杜塞尔多夫狂欢节还不过瘾的话,可以到新奥尔良去欢度“肥美的星期二”,这是新奥尔良狂欢节中最热闹的一天 狂欢节“国王”们率领着两支主要的游行队伍走街串巷,你若想参加场持续一整天的大狂欢,就必须化妆,若能结识当地的朋友,让他们帮你设计个最有地区特色的装束的话,你就可以参加只有当地人才能参与的庆典活动,如果你的朋友能带你去,那么奥尔良的狂欢节一定会让你终生难忘的 玻利维亚奥鲁罗狂欢节玻利维亚奥鲁罗狂欢节是南美大陆最具特色的狂欢节之一,在为期一周的狂欢期间,人们身着艳丽的服装,在街上大跳鬼神舞,以特殊的方式狂欢着,它不仅仅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表现,还将宗教与传统、基督教与印度教的文化融为一体 鬼神舞服装的设计和制作别具特色,已经发展成为奥鲁罗的一大艺术形式 这里有很多鬼神舞俱乐部,每个俱乐部的成员在40―300人左右,由于表演用的服装动辄每件几百美元,所以各俱乐部都要靠企业家出资赞助 人们在狂欢节到来之前几个月就开始排练鬼神舞了 多米尼加多米尼亚共和国的狂欢节除了展现岛上的非洲黑人文化之外,还保留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一些特色,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 这里的服装、面具、化妆、歌舞和音乐都令人着迷 特立尼达这个加勒比岛国的狂欢节开始于2月份,持续一个多星期 欢庆期间会举行音乐表演和全国性的音乐大赛,举行化妆舞会,评选出游行队伍的“国王”和“王后”,人们载歌载舞,狂欢到凌晨 彩色羽毛、泥巴和油质等都被运用到狂欢节的彩妆中,大家在第二日凌晨狂欢节目接近尾声时交换身上色彩艳丽的节日服装 彩车没有固定的游行路线,它们散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乌拉圭乌拉圭狂欢节乌拉圭狂欢节2004年1月30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狂欢节开幕游行仪式上,一名参加者浓妆艳抹,边走边舞 乌拉圭狂欢节将持续一个多月,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狂欢节 2004年2月6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狂欢节上,一名参加者随着黑人音乐“坎东贝”的节奏翩翩起舞 以色列2007年的3月4日至5日是犹太人传统的普林节 在普林节期间,以色列人身着夸张服饰、戴假面参加狂欢游行,因此普林节又被称为以色列的狂欢节 希腊加拉希迪狂欢节2005年3月13日,人们在距希腊首都雅典约300公里的小城加拉希迪狂欢 当天是希腊东正教狂欢节正式结束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也就是所谓的洁净星期一 每年的洁净星期一,加拉希迪都会举行别具一格的狂欢活动 参加狂欢的人们集中在港湾北岸的街道上,无论相识与不相识,都用加了各种天然颜料的面粉互相攻击,这是一种相互表达祝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