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乔治·勒费弗尔:《法国革命史》,第352页。
[11] 《导报》,第19页,第51页。
[12] B.巴茨柯:《国王罗伯斯庇尔或如何结束恐怖统治》,见法国《争鸣》杂志第39期,第115~116页。
第八章 革命政治的公开性
公开性是人民的保障。
——共和二年巴黎无套裤汉的口号
维克多·雨果的《九三年》曾这样描述国民公会政治运转方式的开放性特征:“国民公会里有一个向人民敞开的窗户,这就是那些公民旁听席,等到这只窗户不够用的时候,人民就打开大门,街上的人就涌进议会里来了。这种群众走进议会的景象是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景象之一。”
其实,-这种开放议会的奇观并非革命高潮时期的国民公会才有。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早在大革命的序幕阶段,即在第三等级代表酝酿成立国民议会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四千群众闹议会”的情景,而且在大革命高潮之后,革命议会也一直不曾向寻常百姓关上大门(至少在名义上仍然保持了公民的旁听权)。实际上,革命议会始终向公民开放这一事实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革命政治文化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公开性”的原则。